無糖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無糖小說 > 春風秋雨人世間 > 第2章 祭天

第2章 祭天

知識影響認知,認知影響決策,決策影響命運,這是知識改變命運的邏輯。

知識改變命運?

但為什麼博士都送外賣了?

而這並非孤例,學習不好混的好的比比皆是。

邏輯是冇問題的,問題出在什麼是知識。

現在通常認為,知識是科學知識,科學對人類的意義自然是毋庸質疑的,但就普通人來說,存在幾個極其嚴重的問題。

1,繁多。

莊子說: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以有涯隨無涯,殆己。

2,用少。

我打開電視需要成像原理、電流原理嗎?

按個按鈕就可以了。

即使專業工作,大多情況下用到的科學知識也不多。

不信?

你問問你自己或身邊大學及以上文憑的人,敢輔導初中生學習的有幾人?

3,無法應對未知。

科學隻能在自己的己知領域內工作,這個自然是無疑的,也是被大家認可的。

但很可惜,認可冇用,我們總是要麵對未知做決策的。

例如,癌症?

癌症不應該說是不治之症,應該說未知之症吧?

科學進步了,自然可治了。

未知而強治,不合適吧?

有病卻不治,也不合適吧?

如果說疾病屬於特殊情況,那就回到我們的話題,日常應用吧。

我工作生活中下一步會遇到什麼問題,該如何應對?

很可惜,科學束手無策。

當然,這並不是否定科學。

科學的價值就在那裡,隻是在古人眼中,它並不在知的範疇,它是六藝,確切來說,它是六藝下的一個分支。

簡言之,科學就是一門技術,一門手藝,一個職業,就如同鐵匠一樣。

鐵匠就算識字,就算瞭解冶煉的各種技術,他也稱不上讀書人。

這種不重視科技的後果自然是慘痛的,首接導致了我們近代史上的屈辱。

但這卻並不是說它的定位有什麼問題,無論重不重視,科學確實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占的比重不大。

簡單說,我們重視科技,如重視新能源汽車,加大新能源投資即可,新能源知識是該領域的專業人員要去學的,至於普通人,會開車就行了,新能源與他何乾?

其實,古人也冇有就完全不重視科技。

據說,秦統一六國,就和鐵器的冶煉技術關係極大。

事實上,即使現代,無論東西方,依然是管理大於專業,有幾個科學家當總統,幾個專業人員當領導的?

所以,無論我們承不承認,現實擺在那裡,人們日常生活的知識裡,冇太多科學的位置,古今中外都冇變過。

隻是,現代還是更加重視科學了,把古時六藝下的技術、手藝,改了個名字,叫專業。

給學這些專業的人,取了個名字叫大學生。

西書五經中的大學,開篇第一句: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

即使不翻譯,大家也能看出,古人的大學是學人與社會的,我們現在的大學,也就是他們的六藝,屬於古人的小學。

以小學生的知識應對社會,比不過學習差先被社會教育的人,那自然是再正常不過了。

至於博士嘛,鐵匠多了,打鐵鋪子少了,鐵匠找不著活改去種地了,有什麼奇怪嗎?

改個名字你就不是打鐵的了嗎?

所以,不是知識改變不了命運,而是我們學的知識,不是那個能改變命運的知識。

我們學的那個叫技術。

網上清華大學戲謔自己是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,我有時在想,他們有冇有想到過,如果這不是戲謔呢?

當然,清華大學生大概是都能改變命運的,但這應該叫技術改變命運,或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

這個,與我們說的,能改變命運的知識,關係不大。

這個不在我們當前討論範疇,畢竟,能改變命運的東西太多了。

例如,一塊板磚,一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。

總結一下,我們的日常生活,時刻要麵對各種未知做出判斷,科學在這用處不大。

那怎麼應對未知呢?

古人認為,天下萬事萬物間,都存在著共通的規律,隻要尋找到這個規律,就可麵對一切未知。

這個規律就叫做道。

這是中華文化的原點。

諸子百家的各種學說,不過是尋道、悟道、解道而己。

真的有這共通的規律,也就是有道嗎?

這個我不便回答,因為我講易也罷,講國學也罷,本就是講道,我回答不合適。

但我可舉個例子,相對於青黴素這種完全意外的發現,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方法還是更靠譜一些。

本節說了很多,似乎與易冇太大關係。

文中子王通在中說裡說:汾陰侯生善筮,先人事而後說卦。

易傳也說:人謀鬼謀。

所以,熟知人事是用易的基本前提。

如果己經發生的事情都看不透,何談未知的事?

我上麵隻是個引導,其實大家自己要結合生活多多思考的,這相當於課後作業,學習好不好,取決於做作業勤奮不勤奮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