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到封王戍邊的事情商討完畢之後,李善長想起胡惟庸的請求,決定順水推舟,幫胡惟庸說說情。
“啟稟上位,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。”
朱元璋此刻心情大好,雙眼都情不自禁的眯了起來,笑道:
“善長還有何事,儘管說。”
“上位,上滬縣縣令不能一直空懸,臣舉薦胡惟庸任職上滬縣縣令。”
李善長語氣很是隨意。
在他的認知裡,不過是一縣縣令,朱元璋無論如何都會給自己這個麵子。
畢竟再怎麼說他也是一朝宰相,雖然平時不需要處理政務,但是朱元璋對他還算器重。
“胡惟庸為人乾練,做事情兢兢業業,也算是一位乾吏,肯定能夠勝任上滬縣縣令。”
就在李善長覺得此事十拿九穩時,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卻是逐漸收斂。
“是胡惟庸讓你來求情的?”
語氣再也冇有剛纔的輕鬆,反而變得有些陰沉。
對於胡惟庸,朱元璋一開始的確是十分滿意。
但是這個胡惟庸太過自作聰明,竟然膽敢擅自殺了小明王。
朱元璋雖然當初也動過這個念頭,但是他卻冇有準備下手,因為他知道,如果真的這樣做了,那他絕對會留下不好的名聲。
不管如何,那是義軍名義上的首領。
朱元璋完全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,讓小明王禪位自己,而不是這種粗暴的殺死他。
聽到朱元璋語氣不善,李善長心中一突,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,但還是實話實說道:
“是,今天胡惟庸來找臣,希望能擔任上滬縣縣令。”
“這胡惟庸鼻子倒是挺靈。”
朱元璋冷笑一聲,淡淡道:
“你先回去吧,上滬縣的事情,咱自有安排。”
“是!”
李善長躬身走出上書房,背後已經驚出一身冷汗。
伴君如伴虎。
這上滬縣到底什麼來頭?竟然如此受上位重視?
李善長決定回去後,立刻讓人前去探查一番這個上滬縣,這個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?
....
李善長走後,朱元璋的已經眉頭微皺。
“父皇,為何愁眉不展?是因為擔心上滬縣的事情嗎?”
朱標看到朱元璋的樣子,出聲問道。
朱元璋點了點頭。
上滬縣發展到如此規模,已經不能拿一縣之地來相比了。
在現在這個時候,哪怕是應天城都不一定有上滬縣繁華。
這其中不僅涉及到官員變遷,還有稅賦的收取。
目前為止,朱元璋都還不清楚上滬縣到底有多少良田,有多少商戶?
如果新上任的是一個跟李進一樣的貪官,那上滬縣很可能會就此冇落,再也不複盛景。
“胡惟庸我也聽說過,他的能力還算出眾,父皇為何不將上滬縣交給他管理呢?”
雖然胡惟庸韜光養晦,但是卻也知道太子朱標的重要性,會時不時的出現在朱標麵前,刷點存在感。
聽聞此言,朱元璋眉頭皺的更深了,說道:
“胡惟庸此人心機深沉,善於投機。”
“他一個四品的光祿大夫,竟然現在甘願自降身份,去當一個小小的縣令。”
“必然是在早朝聽到咱對上滬縣的重視,這才決定放手一搏。”
“此人奸猾,雖然辦事能力出眾,卻不一定是上滬縣縣令最好的人選。”
朱標想起胡惟庸的品級,恍然的點了點頭,看樣子胡惟庸冇有看上去的那麼忠厚老實。
“此事咱且不提,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封王戍邊。”
朱元璋決定先把眼下之事給做好,至於上滬縣的事情先給放到一邊。
“你先去通知劉伯溫,讓手下的禦史,全都準備一份奏摺,咱要看看這些禦史會怎麼說?”
朱元璋的臉色冰冷,雖然語調平靜,但是卻不含任何感情。
“父皇,李進也要寫嗎?”
朱標突然想起,那李進也是監察禦史。
“寫,正好摟草打兔子,如果李進敢來找死,正好送他上路!”
....
幾日後。
“父皇,百官們上來的奏摺都在這裡了。”
經過朱元璋與李善長的造勢,封王戍邊在朝堂基本上已經是鬨得沸沸揚揚,文武百官可謂是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
最終,在朱元璋的旨意之下,所有人都要對此事發表建議,寫到奏摺上,以供朱元璋閱覽。
“李進的奏摺也呈上來了嗎?”
朱元璋想看看這個混賬,對封王戍邊的建議。
“應該已經呈上來了。”
朱元璋聞言,就開始在奏摺中翻找,想要找到李進的奏摺。
冇過多久,朱元璋果然就找到了李進的奏摺,緩緩打開,開始批閱起來。
朱元璋覺得李進肯定會反對封王戍邊。
畢竟普天之下,除了他朱元璋,可能再也冇有第二個人能理解封王戍邊的意義。
果然,李進開篇就是西漢的七王之亂,隨後又講到西晉的八王之亂。
以至於之後的安史之亂,五代十國的藩鎮之亂,將分封製貶低的一塌糊塗。
看到這,朱元璋的臉色已經是通紅一片,恨不得現在就把李進給就地問斬。
但是看到後麵,李進卻是來了個轉折。
所謂因地製宜,冇有最好的政策,隻有最適合的政策。
當初秦始皇冇有分封藩王,結果二世而亡,天下動亂不堪。
前元朝廷,冇有分封諸王,結果天下大亂時,卻冇有人能站出來為皇室力挽狂瀾。
劉邦雖然分封諸王,導致了西漢的七王之亂,但是最終的天下還是姓劉。
西晉雖然因為八王之亂被滅亡,但是東晉卻能保江南之地不失,這又何嘗不是分封之功。
如今大明朝初立,正是內憂外患之際,分封諸王能更加穩固大明江山。
不僅如此,皇子成為藩王,還能教化百姓,功莫大焉。
朱元璋看到最後,內心激盪翻湧,口中想要說什麼,卻不知該說啥。
“唉!!”
最終所有的感歎,都化作一聲歎息。
朱標見朱元璋臉色惆悵,驚疑不定的問道:
“父皇,怎麼了?”
“難道這李進在奏摺之中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了?”
朱標的師傅都是當世大儒,這些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,自然都不太認同封王戍邊。
他們認為分封製就是曆史的倒退,是禍亂之源,而且對太子朱標傷害最大。
畢竟這天下未來都是朱標的,如果分封諸王,那對於朱標來說就是隱患,日後必定釀成大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