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出生於江蘇省的一個農村家庭,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,退伍後當了石粉廠的一名技術工人,母親是一位農民,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屬於半工半農家庭。
我在家裡排行老二,上麵有一個哥哥,下麵有一個弟弟。
幸運的是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裡,我們家是民主的,尤其是我的父親,極力的維護著我的各項權利。
在各項權利中,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讀書的權利了。
我的父親經常對我們兄妹三人說:“我們家男女平等,誰的成績好,誰就繼續讀書。”
畢竟我父親是個聰明的人,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吃公家飯的人,他在這方麵還是要比同村的其他父母開明的多。
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農村家庭條件都比較差,基本都是隻供養男孩子讀書,女孩子能認識幾個字就行了,等她們稍微長大一點能幫家裡乾活了,家長就會讓她們退學。
家長的口頭禪就是“女孩子終究是彆人家的人,培養她也冇有用。”
從這一點上我要十分感激我的父親,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我感到非常幸福!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,實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製。
父親平時到工廠上班,家裡隻有母親一個人在田裡勞動,我們兄妹三都在學校讀書。
所以到了放寒暑假或者農忙假的時候,我們都會到田裡幫母親收麥子,除草,插秧等。
這時我哥就會把我們家的唯一的家電收音機放到包裡,帶到田裡,邊乾活邊聽音樂,美其名曰:快樂勞動!
父母親也會一邊乾活一邊和我們聊天,再看看彆人家的田裡,要麼是吆喝牲口的聲音,要麼是叫罵孩子的聲音,要麼就是悶聲不響,鴉雀無聲,氣氛極其壓抑,完全不同於我們家田裡這麼其樂融融的氛圍,這時我認為我們的家庭是不同於彆人的家庭的,我們的父母也不同於彆人的父母,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我們真的很幸福!我在村裡上小學的時候,我的成績非常好,又是班裡的班長,學習也很輕鬆,課餘時間我們就跳皮筋,踢毽子,玩玻璃球,摜紙牌,打梭……哎呀,好玩的項目太多了,至今想起來還覺得豐富多彩,太有趣了!幸福指數比現在城裡的孩子要高得多!那時候,大哥比我大兩歲,我們在同一所小學上學,他也是班長,學習成績也非常好,我們倆經常在期末學校的表彰大會上,校長宣讀“三好學生”的名單中同時出現,然後我和大哥輪流上台領獎!
那是多麼的榮耀!
當老師和同學們得知我們是親兄妹後,都向我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,發出嘖嘖的稱讚聲。
於是,我爸媽在村上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彆的家長羨慕的對象,他們經常對我爸媽說:“哎呀呀,你們究竟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呀,生了這麼一雙聰明伶俐的兒女,簡首是你們老李家的祖墳上冒青煙了!”
我爸媽為人非常低調,每次都會謙虛的敷衍過去,但是臉上自豪的神情出賣了他們喜悅的內心,我們能為辛苦的父母爭光了,這是我童年最驕傲的記憶,我感到非常幸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