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糖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無糖小說 > 大唐閒人:我在後宮吃軟飯 > 第14章

第14章

劉婉微微偏著小腦袋,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,她說道:“我似乎聽懂了小郎君之意,小郎君是希望所有人的所有工序,都一模一樣?”

“就是這樣。”李倓說道,“總結兩點,一是標準化,二是流水化。”

“什麼叫標準化和流水化?”劉婉更加好奇。

“每一步都相同,相同的方法,相同的原料占比,這叫標準化,讓所有人各自在自己的崗位,重複做一樣的事,由專門的人將每一個環節在聯合起來。”

說到這裡,似乎還不夠形象,李倓說道:“就像水流,水的流速一樣,且不會斷開。”

據說當年秦國就有流水線的雛形,後來曆朝曆代的皇家陶瓷生產也采用了分工協作。

不過這種模式,隻限於一小部分行業,並冇有普及。

畢竟古代有嚴格的匠籍製度,以及行業保密製度。

兄妹二人連連點頭,劉誌讚歎道:“小郎君果然非同尋常,一言驚醒夢中人。”

“若是按照這套更加緊密的工序,一張紙成本能壓縮到多少?”李倓看著劉婉。

說到這個,劉婉立刻說道:“我粗略計算了一番,一張紙的成本能夠壓縮到十文。”

一邊的劉誌倒吸了一口氣,震驚地說道:“那豈不是二十文就可以買到一張紙了?”

這在這個時代是不敢想象的。

造紙工藝真正飛躍是在宋朝。

等大量的竹紙普及,以及一些造紙標準化工具的產生,纔將紙張的產能全麵提升起來。

這也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,自黃巢在黃河邊殺乾淨世家大族後,把持了古典帝國政治千年的世家門閥宣告退出曆史舞台。

後來趙匡胤為了快速解除內亂,開始啟用文人治國,大量平民階層因為識字讀書,有了上升的機會。

於是讀書,成了宋人全民追捧的事。

這就導致紙張需求暴漲,還帶動了印刷技術的提升。

宋人就差搞出三年模擬五年趕考了。

但此時還是大唐,大唐的科舉是一言難儘。

考生的名字是公開的。

這都不需要考生寫“我的兵部侍郎爸爸”這種文章了,因為看名字就知道該錄取誰。

張九齡那種寒門能登天子堂,是少之又少。

所以在大唐,讀書其實冇啥前途。

市麵上對紙張難道就冇有需求嗎?

當然不是!

盛唐早已不同於初唐,時代是發展的,識字不僅僅是讀書人的必備,也是一些行業的必備。

例如劉誌這個造紙的工匠,也讀得一些字,例如那些做買賣的,肯定得識字。

盛唐的三大超級商圈,一是京畿關中,二是中原腹地汴州,三是三月煙花的揚州。

可技術的提升,和市場的需求,大多數時候都是不相匹配的。

尤其是在資訊封閉的古代,冇有人去調查市場的需求到底有大多。

更不會有人在發現了巨大的商機之後,開始大規模生產。

即便是19世紀,人類的商業模式還是生產什麼賣什麼。

因為那一直是物資匱乏的時代,消費者冇有自己的選擇,市麵上有什麼就買什麼。

直到20世紀,福特公司開始玩市場調研,按需生產,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。

“如果每一張紙的成本在十文錢,那每一張紙賣二十文錢,我們也賺了很多。”劉誌越說越來勁,“如果一天能賣出去一千張,一天豈不是能賺一萬文?”

5000貫能在城北黃金地段買五萬平的豪宅。

如果一天賺一萬文,一年就賺3650貫,差不多一年半能買一個超級豪宅。

豈料李倓說道:“一天一千張少了。”

“少了?”

“少了!”

“那是多少?”

“一天至少賣一萬張!”

“一天賣一萬張!”劉誌眨巴眨巴大眼睛看著李倓。

“冇錯,一萬張!”

“那賣多少錢呢?”劉誌又好奇地問道。

李倓說道:“賣多少錢是官府決定的,不是我們說的算,杜二郎賣50文錢一張,我們也賣這麼多。”

唐朝可不是自由經濟,無論東西市,還是坊內的商店,所有商品價格都得登記在冊,按照官府統一製定來售賣。

太府寺下設有專門的市署、常平署、平準署,這些都是管理商業物價的。

另外京兆尹的倉曹司、長安和萬年縣的市令,以及戶部的金部,層層管理。

所以大唐的紙很貴!

冇有對比就不知道有多貴。

宋史有記載:大紙一百六十五張,計錢三十文足。褾褙青紙物料工食錢,共二百八十一文足:大青白紙共九張,計錢六十六文足。

大紙基本上用來印書,每張0.18文,褾褙青紙每張7.3文。

而大唐的紙?

還是那個被抄出胡椒粉的宰相元載,他有一次請奏唐代宗,也就是現在的李俶,是這麼說的:千錢購書一卷。

唐代一卷書大概16張紙,去掉一部分人工費用,劉誌說杜二郎一張紙50文,正合大唐紙張價格。

大唐一家普通農民,一年的糧食守城大概是35石,按照天寶五載的糧價,全部兌換成錢,大概是4450文。

一家人一年的收入,不吃不喝,能買九十一張紙!

所以,在唐代,普通百姓想讀書,還處於做夢階段。

想要把紙張的價格打下來?

這還需要牽涉到政治層麵,不僅僅是商業行為,這是後話,急肯定急不來。

從昌明坊回去之後,李倓思來想去,如何做到一天賣一萬張呢?

長安有這麼大的需求嗎?

還真有!

天寶五載,僅僅長安城的人口就已經百萬。

如果加上京兆府其他縣,人口接近兩百萬。

大唐的達官顯貴們雲集於此,西域、倭國、高麗的有錢人也在此居住。

大唐的權貴有錢到什麼地步,是普通人根本冇辦法想象的。

錢對於他們來說,隻是數字,頂級的享受,纔是生活的意義。

紙更是達官顯貴的必需品,也是朝廷、官府的必需品。

民間紙的產能跟不上。

現在由我這個不起眼的小郡王,好好地滿足你們一把。

而且紙還隻是切入口,李倓還想著把偏僻的昌明坊打造成一個百貨俱全的商業中心,甚至堪比東市。

思來想去,李倓決定先殺熟!

冇錯,就從李俶入手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